晨練、夜跑、徒步、登山、騎行、露營……在荊楚大地,體育場館、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等運動場地,總能看見人們在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如今,體育健身運動正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來,湖北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創新探索全民健身發展模式,積極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增添新助力。
繪就百姓幸福半徑 讓健康生活“推門可享”
健身去哪兒?每個人都希望能在離家最近的地方“動起來”。對于襄陽市襄城柳子山、南麗等社區群眾而言,這種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體育鍛煉的幸福感正變得觸手可及。
襄陽市通過進一步加強土地集約利用,千方百計為居民群眾打造了一批近在身邊、便捷可達的體育場館和社區運動角。柳子山社區居民丁浩每天晚飯后步行到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鍛煉身體,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健身中心就建在家門口,走5分鐘就能到。運動后再出點汗,渾身舒暢。”
武漢市好燃時刻體育公園,這座位于洪山區的武漢市最大的新一代智慧體育公園12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12萬平方米的公園內包括六場館、四中心、兩樂園,一個場館可以一次性體驗幾十種新潮項目。在羽毛球館,運動達人孫伯明正揮汗如雨。上個月公園試運營,他每周都要約朋友來打羽毛球或籃球。他說:“這里場館新、設施齊備,不用像以前到處去找場地,現在出門幾分鐘就可以運動健身,非常方便。作為洪山區重點民生項目,體育公園的正式運營,將服務周邊片區全年齡段近50萬人口,有效解決該區和平片區體育設施、運動場地短缺的問題。”
在湖北省體育局洪山體育中心,占地1024平方米的室外智慧健身房即將免費對外開放。作為湖北省體育局的試點項目,建成后將推動全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智慧化建設,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層次健身需求。而該中心的國家級社區運動健康中心試點項目現已投入運營,依托自有體育場館及場地器材設施,將為市民提供體質測試、健身指導、運動康復、營養和科普等一站式運動健康服務。
枝江市濱江智慧體育公園,是市民日常運動健身、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公園設置了“一環四區”,“一環”指全長3.6公里的健身步道,“四區”即少年兒童活動區、青壯年健身區、中老年健身區和殘障人士活動區,有9塊以上運動場地,可同時開展6項體育項目。“一環四區”為周邊居民提供了科學健身、智慧健身、綠色健身的好去處,讓健身有了數據的支持,有了科學的指導,同時也更加激發市民的健身興趣,吸引市民打卡健身,促進智慧體育的發展。
今年以來,湖北省體育局聯合有關部門出臺《湖北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指導性文件,將“十四五”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由2.6平方米提升至3.0平方米。并持續加大省本級體彩公益金投入,列支專項資金9660萬元、資助建設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項目183個,有效提升了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
這些建成的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惠民工程,讓城鄉體育設施全面提檔升級,極大地提升了廣大群眾運動健身的體驗感和幸福感。同時高質量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特色化體育活動,點燃了群眾健身熱情,推動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展。
科學健身“燃”起來 讓運動生活更精彩
5月13日,由湖北省體育局、省鄉村振興局聯合舉辦的湖北省全民健身八進鄉村活動在潛江市收官。此次活動以大眾自助式的群體活動,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參加全民健身賽事、觀看全民健身展演、參與全民健身活動,落實了“全齡友好”的全民健身服務理念,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參與感。從今年3月開始,活動足跡踏遍湖北省17個市州,舉辦百余場活動,直接參與人數2萬余人,影響輻射達到500萬人以上。
咸寧潘家灣鎮太極拳劍協會的教練李友祥介紹說:“我打太極拳很多年了,現在60多歲了看起來也很精神,從剛開始練太極拳只有村里的幾個人,慢慢發展到30多個人,喜歡太極拳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希望通過太極拳的展演推廣,能夠有更多鄰居和周圍的鄉親們來練拳鍛煉身體,能加入到健身的隊伍中來。”
湖北省2000多家體育社會組織和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逐漸成為帶動全民健身的主力軍,構建了省市縣三級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明確了職能職責,推進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發展。
2023年湖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公益行活動,歷時四個月,有近百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世界冠軍、全國冠軍、金牌教練、高校名師等加入進來,走遍全省17市州、開展17場活動,總參與人數近7000人,帶動、促進、影響100多萬人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產生積極良好的社會效應。
湖北省柔力球運動協會副會長、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陳東來到天門現場教學時說,把技能服務、科學指導隨著公益行的腳步送到全省各地,傳播科學健身知識,推廣社會體育項目,讓大家能夠收獲一份健康,能夠收獲一份快樂。
這份快樂,也點燃了居民的運動激情。健身愛好者陳媛媛認為,柔力球能鍛煉肩、頸,調整自己的不良體態,讓身形更加挺拔,身體也越來越棒,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科學健身指導功不可沒。自己現在也時常關注一些全民健身活動,一有機會就報名參與。
湖北通過改革創新,不斷深化體育惠民,健全全民健身指導體系。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各單項體育協會作用,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系,將專業教練資源引入基層,對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培訓賦能,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助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據統計,湖北省有近17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普及徒步、廣播體操、柔力球、滑雪、飛盤等多項運動技能,覆蓋全省17個地市州的2000多萬群眾。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湖北省體育局制定印發了《2023年湖北省群眾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主要賽事活動框架方案》,積極調動全省各地承辦省級大型賽事活動積極性,切實將省級賽事活動資源下沉。各具特色的賽事活動應接不暇。舉辦了全運會群眾體育籃球和羽毛球比賽、全國老年人健身大會、湖北省第三屆冰雪大會、第二屆社區運動會、八進鄉村活動、戶外大會美鄉村展示大會、“6.10”、“8.8”、荊楚健身動起來等省級以上賽事活動百余場,不斷滿足群眾健身的需求。
試點先行典型帶動 完善青少年公共服務體系
今年3月,湖北省召開了首屆青少年體育大會。會上首次發布了湖北省體教融合示范區試點建設情況報告,并為首批入選深化體校建設“61530”行動計劃的36家單位授牌??J9九游會官網。
為深入推進體教融合,2022年5月,經報省政府同意,湖北省創新開展了以12個縣(市、區)為主體的首批體教融合示范區試點建設,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之下,體教融合的氛圍日益濃厚,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師、生、家、校、社”的廣泛認可,推進試點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各示范區新增體育教師、教練員157人,成立俱樂部143個,布局試點學校193所,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184所,成立學校體育社團2114個,組建體育校隊548支。創新舉辦湖北省體教融合示范區試點建設縣(市、區)運動會,800余名青少年運動員共赴枝江參加比賽,加強了溝通交流,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創新開展體育支教活動,聯合襄陽、宜昌、孝感、黃岡、恩施5個市州,委派6所高校240名支教志愿者,赴126所基層中小學開展支教,覆蓋學生5萬余名,有效緩解了基層體育師資不足現狀。聯合省教育廳開展“體教融合杯”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擇優選拔700多名學生在巴東等地開展了5站活動,弘揚了體育精神,普及了運動技能,深受廣大家長和青少年歡迎。
據湖北省體育局副局長駱啟義介紹,湖北省創新實施體教融合示范區試點建設,旨在發揮縣(市、區)的體制機制和行政資源優勢,深化體教融合認識,培養體教融合理念,營造體教融合氛圍,打造體教融合模式,從而以點帶面,逐步將體教融合引向深入。近兩年的試點建設實踐經過積極探索、攻堅克難,成效明顯。12個試點建設地在體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創新上為全省提供可借鑒復制的經驗。下一步,湖北將堅持區域協調、動態調整、提質擴面、持續推進的原則,推動試點建設走實走深走遠。
開啟“雙創”引擎機制 筑牢全民健身之基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和國家體育總局等五部委出臺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監測滿意度,湖北省體育局開啟“雙創”引擎機制,將在全省組織實施“全民健身基礎建設創優、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創先”工程(以下簡稱全民健身雙創工程)。
12月7日,湖北省體育局下發了關于印發《湖北省全民健身雙創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全民健身雙創工程包括場地設施建設(荊楚步道、體育公園、“一場兩館”、體育綜合體、運動健身中心)、場館開放運維(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公共體育場館維護維修)、體育賽事活動(全民健身傳統賽事活動、全民健身主題賽事活動、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等3大類共計10個項目。
湖北將通過建立常態化監測機制,加強督導考核,強化結果運用,全面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監測群眾滿意度,力爭在湖北省公共服務質量監測中排名爭先進位,進入全國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監測滿意度第一方陣。
湖北省體育局局長水兵表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是湖北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生動體現。近年來,湖北省扎實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深入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2022年,湖北出臺了《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同年還通過了新修訂的《湖北省全民健身條例》,為新時代湖北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水兵介紹,2023年,剛剛出臺的《湖北省全民健身雙創工程實施方案》將以加強全民健身基礎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目標,強化省級項目示范效應,推動全省體育場地設施更加完善、體育場館開放更加充分、體育賽事活動更加多元、公共體育服務更加優質,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體育健身需求,為健康湖北和體育強省建設筑牢堅實基礎。